
尊敬的黄老师,向老师:
近日我在看《灵与我》这本书,书的第四章“灵魂魄和其作用”的论说中有这样一段话:人人都具有灵魂魄,也就是具有理性、气性、质性和良心、人心、欲心。因此,人性【格】的高低,完全取决于人以何性、何心做为思想、行为的中心,也由于人心性中含灵的多寡,而分出聪明、才智高低,圣、贤、愚的差别。这段话中的‘人心性中含灵的多寡’怎样理解?是说【灵】的素质高低决定人的素质高低,还就是说【灵】的多少?
烦请老师帮助,谢谢。
樓主提問頗具啟發性。
請問 達摩祖師:自公元六世紀到公元廿一世紀,人類的理性、气性、质性和良心、人心、欲心,有何差別?人類的智慧或精神文明,是提高了還是更加愚昧?
歷史演進的興盛頹敗、起承轉合,在不同的世紀,各有不同的目的與意義。盛極而富,富而頹,頹而亂,亂而戰,盛有盛的道理,戰有戰的目的,凡間只能看到有形的世界,靈界卻要兼顧神界、陰界與凡間,因此,在歷史的進程中,物質文明是提升了,但精神文明卻是沉浮不定。畢竟,物質世界是有形的,人類會持續競逐追求;但精神世界是無形的,只有在人類需要的時候,才會投入!
在有形的世界裡,螻蟻尚且偷生,當食不裹腹之時,燒殺擄掠,只為溫飽!精神文明只是空調與虛幻!因此,物質與精神是難能齊頭並進的!
「活靈活現」作者曾感慨,當人類科技(物質)文明已進入太空,極思與外星生物互動之際,人類竟還無法與身邊的人好好好好溝通、和平相處!奈何!
謝謝 大仙回復。
生老病死,成住壞空,起承轉合,否極泰來,剝極而復的道理,普遍存於中國傳統的儒家、道家、釋家經典著作中。
請問 大仙,流行於西方的「外星人」說法,依您理解,屬於「遊戲」於「人間」的何種「靈」?
进入此论坛均是虔诚和期盼解惑之同修,“修心修行”兄学识广博,令人钦佩,但容易让人产生“灌水”的感觉,我若有用词不妥之处,请“修心修行”兄多多包涵。
炎黄子孙如今不仅不识儒释道经典,连神仙鬼怪故事都一味听洋人讲述,唉,还请同修们多多包涵。
又,各帖均在探讨「灵学」,同好们不妨同叁,提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