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靈體、主神觀世音菩薩、黃老師、以及辛苦的工作人員好:
以下列許多例子,總體而言,想問自己主神觀世音及靈體知道自己:為何總是付出許多,做了許多,得到卻很少呢?謝謝。
翻閱過去僅僅一個月的求職紀錄約150筆,從職位低、職位高、低薪、高薪、符合資格、與擦邊球符合資格,都投遞過履歷了,我不知道台灣到底要什麼樣的人才(這是情緒話),現在數位轉型與電商都是熱門,我的能力是偏向數位運營,找了許多合適的工作,就算資方符合資方公司職務內容90%了,勞方也開出很低薪,資方也還是不會要我。
前天我有大陸金融平台公司二次面試,面試近四個小時,面試官是一位十多年的資深工程師主管,目前在北京帶領六十多人團隊。於面試尾聲,他看似滿誠懇語氣說:希望我能加入他們團隊、並丟下一句:大陸現在電商環境已是“運營為王”-意思是運營管理在產品之上、工程師之上、在行銷之上、設計之上、並透過數據分析判斷來帶領公司成長。
雖然這是在側面捧我,但他們在台北的總公司,也渴望找到運營人才,卻發現台灣數位運營人才竟如此稀缺。
讓我不禁思考,是否自己應該考慮對岸發展?但活靈活現已明講,台灣人到大陸發展行不通。
但在台灣,卻是讓這麼重要的數位運營人才,難找工作,處處刁難這種人才,薪資不明,制度不明,管理權限不明,勞方資方騙來騙去。
台灣的整體電商環境對比五六年前,根本沒有進步,回去做傳銷、回去做代操、還在薄利多銷等,我跟很多人分享這個觀點,有些資深的同意我的說法,我不得不在這個墮落環境的商業基礎下,壓低身子找工作。
運營其實就是個老闆職,向上管理對的是金主,所以我要會老闆所有的技能,但還要比老闆更厲害。能不斷地“預測”“帶團隊”“扛業績壓力”,並執行在工作佈局上,跑在所有人之前。
我的履歷因為運營需要具備多方面能力基礎,所以打的過程歷經千辛萬苦,比其他職位履歷都還要麻煩。但別人還是不相信,對我履歷上訴說的創業經驗,各種主觀猜測。
因為這些人資都沒創業過,沒有生意頭腦,無法辨別運營人才好壞及薪資、害怕找錯人老闆會生氣(但自己卻不知道怎麼樣判斷這種人的素質好壞,僅憑美美履歷一兩關就放賊入屋,實則高級練兵缺,經驗我可能學到一半,噴錢是公司,看最後誰來接燙手山芋)。
每當面試時自己說太多,不管你如何禮貌、如何客氣、端莊,別人都只會把你口述裡那些辛辛苦苦積累的寶貴經驗、或書上可能也都沒寫的第一手案例題材及成效,在面試後偷走學走。然後最後丟下一句:不好意思,你沒入取。
喜孜孜地認為自己省下外面上名師的費用。
當他們找到自認為找到“已經成功”的運營人才時,給了高薪,卻發現是詐騙,原來這些看似美好履歷的運營人才,根本沒基礎,只懂理論皮毛,一種猴子扮紳士概念。舉近期<類似>案例:前天***買賣才發布新聞稿關站,第二任總經理還在晚間發表運營心得課程。市場上這種案例不斷發生,只差在誰會用媒體造勢炒作話題而已。
沒實力的人(如這些高層)不斷應證有實力人說的話(我們這種實戰派)。
我也在許多數位高手、資深前輩發表的言論(1000人),分享我的做事心得經驗談,揭露電商世界裡的各種秘辛/內幕/商業手法,及自己對未來的分析見解,以下是取自我昨天line群組裡的發文資料,本人匿名ID***:
——————————————————————————————階段性整理下,討論到的主題:
(回顧方式>從ID***2021/8/4起的言論,一路往上滑)
。什麼是運營?
。什麼是短期獲利 兼具長期發展的運營?
。什麼是管理者的素質?
。什麼是你可以好好溝通?
。什麼是專業溝通用白話?
。什麼是教育訓練?
。什麼是實戰?
。什麼是運營是硬底質?
。什麼是領導者的條件?
。什麼是經營管理上做預測?
。什麼是本事與能力強的差別?
。什麼是市場調查?
。什麼是數位轉型,如何轉型?
。什麼是數位團隊具體的運作場景?
。什麼是孫子兵法的謀定後動,挑勝仗打?
。什麼是商業思維?
。什麼是上台容易下台難?
。什麼是黑臉白臉好配合?
匯集以上18+1點結論:(數位轉型,話術模擬器1.0)
電商不是技術 不是專業 不是產品 不是噱頭 不是時尚 不是詐騙 不是證照 不是一般人運營者的理論
因為電商就是種思維方式。
過去越成功的,不好意思,2020起,商業環境巨變,時代主題不同
沒學會這種思維方式,你的事業生存方式只有被騙 與騙人兩種選項。
——————————————————————————————以上這都是十年來的點滴心血的縮影,不是全部,但足以讓圈內人知道自己的實力到哪邊。
以上很多主題式討論,都業內人士被當作值得探討的教材,也有年營業額十位數的老闆在群組內貌似一直跟著我學習,自己曾受到這些高手的尊敬 與其他來自各行業從業人員的肯定;但是群組外的我,卻是個90後年輕人,還找不到工作的待業者。
誰敢說出自己年紀呢?因為我的十年是沒日沒夜工作奮鬥出來的,創業一年工作密度是正常工作兩至三倍,當然十年經歷,可頂替市場上的十五到二十年從業人員的經歷,且能力面向廣,不亞於只會單一兩三項專業技術的人才。
我還有另個平均年齡90後的群組(1000人),每天看著他們丟上來看似天大地大的煩惱QA,經過一週後大家踴躍洗版發表自己的問題,但這些QA其實心裡上都覺得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事,我也給予群內的大家很多建議及方法;但在幾次回答後,有些很簡單的問題,實在回答不下去,原來自己跟他們頂著同樣的肉體年齡,但遇到問題的等級,竟是如此之大!原來我已經跟同齡的落差,在經驗、精神層面、心靈成熟度、穩重程度上,自己以超齡許多。
在這群組內,有的說自己失業、有的不知道未來、有的家庭給他很大壓力、有的也已經是老闆在創業、有的年輕當上主管、有的被騙千萬財產,以上我都能體會,因為我全都遇到過類似 或更深層的故事,自己出社會後一路這麼走過,也沒因此自滿,所以能給予這些人很好的回應、也同理的心態答覆他們問題。
但回到3D現實世界時,我依然很慘,依然為錢苦惱,依然用40%的後天努力在社會上浮沈。
晚上夜深睡不著時,只能猜想:自己60%先天的知命、認命、行命做得不好,得不到主神化解認可。
社會上的黑暗、無情、及現實,我雖年輕,卻都深深經歷過,不可告人的、你沒想到的,都不會比40歲的人少,遇到暗黑商業手法,都能見招拆招,能說人話、也能跟著這些手腳不乾淨的人說鬼話,懂得笑臉後避開他們。
我能不造假地拿出實力與資歷來證明自己,贏過那些造假的講師 或名人,但卻得不到大眾該有的認可。只因為我過去很低調,沒有登上媒體。
資格上,拿放大鏡檢視時,我也謙虛地認為自己不夠格登上媒體,不想當大眾曇花一現的箭靶。
沒認主報到,還不想讓自己走到那一步,成為資本前的魁儡。
最少也是認主過後,有一番自己的作為後,再拿出來講往事;雖然我現在覺得自己很慘,所以未成功的故事都雞湯隨便聽即可,不會有實質且長遠影響力。
——————————————————————————————
今天早上賴上有人問:你最近過得好嗎? 是我弟。
我依然未讀未回,為了來到台北接觸靈學重新開始自己人生,與調整自己人設,使自己再原來基礎上能夠找到合適的舞台,我是煞費苦心,斷了許多家人關西(牽扯很多複雜人為宗教原因),活靈活現書讀了一遍又一遍,看著書上案例都說等一年半很久~等一年很久~等半年很久~
抱歉,各位,我等三次這種你們認為很長的預約時間。過程裡也是每次都做足準備,活靈活現書籍12本看完,第二次從頭再看一遍看到第八本,再看一次,也是都把重點翻閱。以前有新出書必看。
弟弟這樣問,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不好?講不出自己到底哪裡不好?就因為“不投緣”,求職上沒遇到貴人,所以不斷跟3萬塊的小編工作過意不去,知道自己在人才市場身價行情好,所以不願意向低薪職缺低頭,因為一低頭,過往累積的經營管理資歷都可能因為當一次小編,總體身價降低。
人才市場其實比大家想像複雜,做為人資,各種暗黑手法,都是很多求職者需要親身經歷才知道。
我的人生一直再找一塊浮木,再找我合適的工作歸屬感,雖然說這世來看一看、命格中等,但憑藉自己的能力,如果能找到好好發揮的舞台,也想有穩定的事業。然後在雙北有機會買房,未來房市會有降價可能(賭看看),組自己的家庭,不受自己上一代糟糕的家庭給影響。
曾經以為自己能有機會成為-為台灣的年輕人發聲的那個角色—組建個都是年輕人的公司(平均年齡27-29),我跟平均年齡25歲的群組(1000人群組)裡的人說:現在是年輕人說的算的數位時代,數位能力掌握在我們手中,憑什麼是年輕人被這些職場老屁股,用暗黑帶人手段壓榨?憑什麼薪資這麼低要我們做這麼多事、扛這麼多責任,然後領三萬?憑什麽我們年輕人教他,教完他還回來壓榨我們薪水?就因為台灣沒有年輕人有資格站出來主導市場,就因為大家愛賺那種淨利率、毛利率低的事業。
如果公司在疫情期間能靠數位媒體賺錢、也會賺錢、能有很高的長期利潤成長空間,而年輕人掌握這些數位知識及能力,同時我們的表現、談吐、能力、及品德能得到社會認可。我們年輕人就應該站出來,讓社會知道現在是年輕人的時代,是網路的時代(幾年前已是,只是疫情阻斷線下生意,台灣人才看清線上的重要性)。
曾經我20多歲時創立國際旅遊平台的初衷,就想做這件事:做個讓年輕人有個驕傲的舞台,也當時遇到不錯的金主,金主剛從大陸聽完BAT巨頭中某訓練營後,深知這時代的唯一解藥:就是市場讓年輕人來作主,才有發展出對社會有價值的企業,所以他非常放手讓我擔任第一位領導人的職位。
現在我也不敢奢望好的資方出現,連面試都說:最低有四萬就好,薪水你們資方說的算,多麽卑微..就因為主管不會賺錢,工作時我也不能表現出“我能做的比你好”,用最客氣的方式關鍵時霸氣展現能力,也會被資深暗中推到一旁說:你很聰明,長點眼。
所以只能卑微著面試。
然後面試完心想:你只是想騙我的錢,跟騙我的經驗,還有什麼好說的?我也不是第一個這樣的受害者,根本全是客套話。
想知道自己為何各方面總是:付出許多,得到卻很少呢?謝謝。
已呈報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