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創造快樂,總是希望身邊每個人都能一直快快樂樂的,小時候我的世界小,創造快樂,容易;長大後接觸到的世界變大,發現想創造快樂好難,實在太難了!出生,說到底,是來體驗悲傷、疼痛和恐懼嗎?無怪乎每個人都是哭著出生的。即使命格再好,一生順順利利,事業有成家庭美滿,當了「人生勝利組」,老病死還是跑不掉,生病受傷了會難過,痛苦;老了身體壞了會感傷,失落;快死的時候人都會怕,恐懼;有人死了就會有人哭,悲傷;命格差的人就更不用說了。好事有哪些?人生前半段的吃、喝、玩、成就感等等,但那些體會到頭來都沒有壞的體會深刻,還可能變成人生後半段的遺憾和強烈失落感。整體來說,好事沒幾件,壞事一大堆,凡間根本是悲慘世界,普通靈、動物靈可能為了升等而投胎,那先天靈呢?靈知道自己在幹嘛有什麼目的可能覺得無所謂,但對肉體來說,就是受苦,活著很苦很痛很害怕,非得死了才能解脫(想起自己到底是誰究竟在幹嘛),卻又讓其他還活著的肉體哭泣,我不懂為什麼靈界(或者是宇宙?)要做這樣的設定?如果不是這樣的「隔離世界」就無法達到讓靈體成長等各種目的嗎?針對人生終究非得”看破”才能快樂、不悲傷(試問世間幾人能做到?)這點,我好討厭地球!
瑋瑋好。
為什麼要讓孩子們在學校唸書受教育?接受育化吧。
為什麼孩子們長大了還要到社會上工作謀生?終究要獨立吧。
我們都是神尊們的孩子,各有韆鞦各有差別,這道理差不多一樣吧?
我們的靈體若都能做到自清自凈,那是最好不過了。
這凡間既是靈界的試驗場,也是靈體學習領悟的好地方吧。
大家都來地球走一走,看一看,學一學,練一練,你若都不來適應適應,這還真叫被隔離了啊。
你沒懂我的意思,我說的「隔離」是指靈體和肉體的意識被分開了,靈體肉體都在地球上,意識記憶卻不通,變成好像是「二」而不是「一」。若為「一」,投胎來凡間就是要磨練的人會知道自己是先苦後甘,不會哀傷埋怨一輩子;記得自己天職是啥的話就不會有走一輩子冤枉路、艱辛困難卻沒達成原本投胎目的的情況發生,不是人人都有機會在還年輕時碰到黃老師,更何況神尊能直接告訴某人你的天職是啥也是二十一世紀現代才有的事;若能靈體肉體相通,人們不會害怕死亡,也不會因親人朋友的死亡而心碎崩潰淚流滿面。明明是帶著目的、任務或者其他各種原因才來投胎,為何要將記憶洗成一片空白?不管對人或是對神尊來說,這樣豈不是會有許多方向錯誤、遺憾和悲傷產生嗎?我不懂的是這點,另外,這世界悲傷痛苦太多,怎麼想都無解,這點令我難過到抓狂。或許我應該改掉動不動就換位思考、感同身受的習慣,訓練自己自私冷血一點,顧自己就好,不要老是去體會其他生命的情形。看到書後,這也是我的其中一項新領悟。
親愛的瑋瑋:
若說人生是戲,靈體投胎來演一場人生大戲,那麼,演戲要逼真,但莫入戲太深。
酸甜苦辣都是人生經歷,因為體驗,所以深刻。
深刻之時,也可將心暫時抽離,用第三人的眼光去觀照:那激情的是誰?那苦悶的是誰?為何而喜?為何而憂?
深刻的體驗之後,可以同理自己的苦,也可以同理他人的苦;可以與自己同樂,也可以與他人同樂。
初始,靈肉雖是分離,但慢慢的磨合,可以趨向一致。
自己體會自己的靈體和肉體都需要磨合,就更能體會人與人為何需要磨合。
體會並沒有錯,但有時要抽離一些,有時要把感受調弱一些,這樣自己才不會太辛苦。
昨天看到宗教之衝突這個討論時,心中曾閃過"好笑"的念頭。
好笑什麼?
也許同是耶穌的靈兒,此世卻在為天主和基督所爭。
也許同是觀音的靈兒,此世卻在為誰是誰非而爭。
但一回到了靈界呢?
有什麼好爭的?都是同一個主神,都融為合一的整體。
只是在凡間經歷,一切的爭執都是那麼的理所當然是的,因為每個人都只看到自己認為"是"的那一個面向。
理解到了這一點,雖然心中有大是大非,但面對人間的是是非非,就可以淡然了一些。
天地
又想到一種例子,為什麼記憶要洗白?估且讓我自問自答一下~狗靈升格當人的第一世,對當事人來說,他的肉體都已經不好使了,總不能腦袋裡還記著自己是狗、都當人了還用四肢走路啃骨頭聞屁股吧!凡間有許多無解的事,也許將"世界"範圍放大還是有許多無解的事,也許這就是其中一項吧。唉。
TO 瑋瑋
設想一下吧,隔離或不隔離,洗白或不洗白,組成二維表四象限,那麼這四種方案中,“隔離洗白”應該是最優解吧。為何是?試驗的結果。其原理為何?自然的道理。會不會一成不變,應該不是,變是真理。
您若想找到您所好奇的具體問題的解,這工程真地非常龐大,而且也無必要吧,凡事都有“度”,度內是合理的,過了,反而無解了。
若細觀自然,與自然契合,答案都會慢慢出現的,共勉。
我討厭的是----地球人!!!因為人有自私的一面 貪婪的一面
人來這世間(苦境)來體驗酸甜苦辣,體驗人情冷暖,體驗環境的惡劣,體驗生病死亡.....等等
我想上天安排我們來這地球應該是有其因緣吧!不管知不知道自己的靈性,只能堅強地走下去!
TO 地藏儿
在灵学时代开启之前,地球人有地球人的哲学,合理类推一下,灵界也应该会有其哲学,和而不同,五彩缤纷;进入灵学时代后,两者之间逐步打通了,想必其本质会是一样的。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修行修心等等,改变我们的存在形式,不同的形式感触不同。
这,真地是个哲学问题,“哲学论哲理”。